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毫米波電視攝影機! Millimeter-wave TV Camera


電磁波是一個連續的頻譜, 除了可以見光波段可以用來成像以外, 其實其他的波段也可以, 像是電波天文望遠鏡或是紅外線熱影像. 一般在毫米的波段是用在氣象雷達或是天文上, 但現在有人拿這樣的波段來直接成攝影機了. NHK研究中心利用60 GHz的波段來做成像的電視攝影機. 在這頻率下, 波長5mm的電磁波可以穿透一些物體, 所以可以用這樣的攝影機拍到遮蔽物後面的人像. 以往這樣的技術困難在怎麼有效的控制這波段的電磁波來聚焦成像. 因為沒有類似光學的透鏡可以聚焦電波, 這類的聚焦必須要靠反射式的天線來完成. 並且配合機械式的天線掃描才能成像. 展出的儀器可以每秒2.3張的速度成像. 已經勉強可以即時看到真實物體的運動. 這類的裝置因為有部分的穿透的能力, 所以可能可以用在救災的場合或是特殊的科學研究上!


1 則留言:

scimage 提到...

http://zh.wikipedia.org/zh/%E6%AC%A1%E6%AF%AB%E7%B1%B3%E6%B3%A2%E9%99%A3%E5%88%97%E6%9C%9B%E9%81%A0%E9%8F%A1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簡稱SMA)位於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山天文台,是由美國夏威夷大島上的史密松天文台與中華民國(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合作興建。首先由史密松天文台所建造的六座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先行測試運轉,其後由台灣負責製造的兩座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 of Taiwan, SMART)也設置完成,並於2003年11月22日共同舉行這八座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及操控中心的啟用典禮。

次毫米波是指波長略小於毫米的電磁波。比起大家較熟悉的無線電波段和光學波段,次毫米波段無疑稱得上是天文學中相對發展較晚的領域。次毫米波段介於紅外線與微波之間,頻率為300~900秭赫,波長則介於1~0.3毫米,是研究恆星形成的最佳頻段,但因其透明度較低,只能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氣候乾燥且氣流穩定的高地才能觀測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