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組裝是利用物體間本來就有的作用力來形成特殊的結構. 這種方式常常被當作组裝奈米元件的一種可能的方法. 不過這現象常常只發生在很小的尺度, 巨觀的現象並不常見. 這影片是展示怎麼利用一滴水把一整片薄膜包成像一粒粽子. 研究人員先把薄膜切成三角形之後, 中間滴上一滴有藍色的水, 因為表面張力的關係, 加上水會蒸發, 薄膜會被水慢慢往中間拉. 一拉起來之後, 可就看到這個三角形的薄膜變成像粽子一樣把水包中間. 這種技術是利用表面張力跟蒸發來當作形成結構的驅動力. 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在更小的尺度上, 讓一些結構自己形成喔!
學術文獻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自己折起來的薄膜! Plastic sheets perform auto-origami
標籤:
奈米科技,
軟物質,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液滴DNA晶片! DNA Lab on a Chip - 2010-01-26
- 磁珠墨水 變色! Magic ink takes on any colour - 2010-01-25
- 血球 我看到你了! imaging of individual blood cells - 2010-01-21
- 壁虎腳上的秘密 Geckos inspire experimental adhesive - 2010-01-20
- 枕頭機器人 打掃吧 ! Cleaning robot, Wiping Cleaner - 2010-01-20
- 細胞的平行介電泳! Playing pong with cells - 2010-01-16
- 超級電容 2400F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DL-CAP - 2010-01-10
- 先進的 Optical Tweezers - 2010-01-10
- 會發電的窗戶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 2010-01-09
- 光合作用 光反應 Reactions of Photosynthesis - 2010-01-09
- 摸摸看這是什麼原子 SPM - 2010-01-08
- 看見單分子旋轉 F1 ATPase - 2010-01-0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3 則留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7%AA%E7%B5%84%E8%A3%9D
自組裝(英語:Self-assembly,或譯自我組裝)是用來形容一無序系統在沒有外部的干預下,由個別部件間之互動(如吸引和排斥,或自發生成化學鍵),而組成一個有組織的結構之過程。近年自組裝特別吸引注意,因它提供自下而上(bottom-up)、可控制的方法組裝原子或分子成較大的結構(像奈米結構、微型機器等)。 自組裝至少有三個特徵使其成為一個獨特的概念 有序性 首先,自組裝的結構必須比單獨的組成部分有序性更高,無論是形狀還是自主裝實體進行的任何行為。這一點與化學反應不同,在化學反應中,通常是朝著無序性狀態轉變的。 相互作用 第二個特徵就是像 Van der Waals, capillary, π − π, hydrogen bonds這些弱相互作用,相對於傳統的共價鍵,離子鍵,金屬鍵在合成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決定了液體的物理性質,固體的可溶性,及生物膜的分子組裝。 組成結構 第三個特點既是組成結構不是分子或原子,而包括了奈米及細觀結構,這些結構有著不同的化學組成,形狀,功能。奈米結構可以通過傳統的化學途徑合成也可以通過自主裝方式合成。
請問是什麼材質的膜?
請問薄膜是什麼材質?那滴水溶液是什麼?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