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對耳機很熟悉了, 就是縮小的喇叭, 發聲的原理就是用電磁驅動的薄膜來震動空氣. 人再經由鼓膜接收. 但是其實有另一類的耳機是不需要經過空氣跟鼓膜的. 這類的耳機可以震動人的頭骨, 再直接傳給聽骨進入耳蝸. 因為傳導機制的不同, 這種耳骨式耳機的用途一般是給鼓膜聽力受損, 或是水面下耳機來使用. 但是因為要機械性震動頭骨, 所以震動的頻寬一直是一個問題, 這種耳機常常不能發出太高頻的震動, 也就是不能發出清亮的聲音. 這影片是介紹有家公司利用了超級磁致伸縮材料, ultra-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去製作耳機, 所以可以克服頻寬的問題. 把合適的材料放對地方就有了這創新. 或許有機會可以聽聽這種耳骨式耳機的品質比較看看喔:).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高傳真的耳骨式耳機! Hi-Fi Bone Conduction Headphone
標籤:
生技醫療,
物理,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把聲音變成子彈! Bullets of Sound - 2011-02-04
- 人工DNA抗體! Biosensor DNA - 2010-11-14
- 噴出來的超合身衣! Spray-on clothing - 2010-09-18
- 新一代生物材質人工角膜! Biosynthetic cornea - 2010-09-06
- 小蘚苔大功效! COOL MOSS - 2010-08-23
- 用聲音來看! Seeing with sound - 2010-08-18
- 食物與血管新生: 癌症與肥胖的發現! William Li: Can we eat to starve cancer? - 2010-08-17
- 人工生命的發展過程! Craig Venter unveils "synthetic life" - 2010-08-16
- 植入型智慧螢光粒子! Implantable blood sugar sensor - 2010-08-07
- 超高解析度CT電腦斷層掃描重建! HD CT Scanner Spots Flaws Before Heart Attacks - 2010-07-27
- 生物關節修復! Kevin Stone: The bio-future of joint replacement - 2010-07-24
- 聰明醫學繃帶! Smart bandage - 2010-07-2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0%B3
中耳是耳的一個解剖結構,在層次上位於外耳和內耳之間。中耳的主要結構是鼓膜eardrum(亦稱「耳膜」)和聽骨鏈ossicles 由三個聽小骨構成。骨膜和聽骨鏈形成一個力學系統,其功能是將來自外耳的聲波的力放大,並輸入到內耳,為下一步的聽覺轉導做準備。中耳通過咽鼓管和咽喉相通。
鼓膜是一個圓錐形的膜形結構。其一面與鐙骨相連。鐙
骨與砧骨相連。砧骨的另一段與錘骨相連。錘骨將力經過砧骨和鐙骨傳遞到耳蝸的卵圓窗。這三塊聽小骨構成一個序列力學系統,通過槓桿原理來放大聲音的作用力。其主要目的是實現空氣和耳蝸內液體之間的阻抗匹配。
三塊聽小骨是哺乳動物體內最小的骨。砧骨與一些中耳的骨骼肌相連,其功能是在發生很響的聲音時通過一定的反射機制,降低力學傳遞比率,保護內耳不受損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