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少人看過染色的死細胞,不過動態過程就不容易看到了.在螢光顯微鏡下的故事.
相關學術文獻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螢光顯微鏡下的有絲分裂 Mitosis
標籤:
生物,
生物細胞,
光學技術,
儀器裝置
Related Posts:
- 分子馬達與氫離子的生物發電瀑布 ATP synthase! - 2011-09-29
- 非平衡軟物質特集: 什麼是軟物質 - 2011-08-20
- 非平衡軟物質特集:細胞骨骼的動態運動 - 2011-08-10
- 八月紀念特集: 屬於scimage的故事 - 非平衡軟物質 - 2011-08-04
- 催眠或是科學 ? 軟化身體的魔法! - 2011-06-13
- 蜂鳥麼喝水? The hummingbird tongue is a fluid trap, not a capillary tube - 2011-05-27
- 網站改版 110525 - 2011-05-25
- 細菌的終極細菌殺手- 蛭弧菌! Bdellovibrio attacking E.coli - 2011-03-04
- 線條的模仿與演化! A Sequence of Lines Traced by 500 Individuals - 2011-02-25
- 互相救援的螞蟻 ! Ants engaging in rescue behaviors - 2011-02-08
- 手槍蝦的閃光音爆槍! Pistol Shrimp sonic weapon - 2011-01-28
- 視而不見的改變! Change blindness illusion - 2011-01-24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小時後的記憶 真懷念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9%E7%B5%B2%E5%88%86%E8%A3%82
有絲分裂(英語:Mitosis)是指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發生複製,進而生成兩個細胞核,最後分裂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在細胞週期中,有絲分裂與細胞質分裂(cytokinesis)同歸於有絲分裂期(M期)之內。有絲分裂生成的兩個子細胞中,含有與母細胞相同倍數的遺傳物質。
有絲分裂,又稱為間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發現於動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發現於植物。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於高等動植物(動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有絲分裂則包括:間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後期,末期
間期:細胞核被核膜包圍住,且核仁可能會有兩個以上在動物細胞中,每個中心體中含有兩個中心粒。在細胞間期的早期,就是正複製一個染色體時,兩中心體就已經形成了。染色體在S期已複製,還是鬆散的染色質,尚未可以分離。
前期:
此時,細胞核內外都同時發生改變。細胞核中,核仁消失,染色體濃縮。細胞質中,兩中心體互相遠離,中間的纖維管拉長,形成初期的紡錘體。
前中期:
核膜消失,染色體更濃縮。
中期:
染色體排列在距兩中心體等距的赤道板上。
一細胞處於有絲分裂中期. 除了其中一條之外,大部分的染色體(藍色)已移至metaphase plate.後期:著絲點互相分離,而染色分體隨著紡錘絲往相反的位置移動。此時,細胞的兩極離的更遠,將細胞拉長。
末期:
紡錘絲往兩極拉的力量更強,細胞更長。原本母細胞中的核膜碎片,再次形成兩子細胞中的核膜。在動物細胞中,會產生分裂溝,把細胞擠成兩半核膜逐漸出現,染色體也恢復成鬆散的染色質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