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超解析度螢光顯微術! Nature Methods 2008 STEM PALM STORM

螢光顯微鏡可以透露很多生物分子的訊息, 但是畢竟光的波長遠大於分子的大小, 所以在想到得到單分子的影像, 傳統的遠場光學設計常常行不通. 這影片介紹了主要兩種技巧去得到更好的遠場螢光顯微術解析度. 第一種技巧是利用兩道光去激發更小的激發區域, 其中一道普通光束的光負責激發分子, 另一道環型光束的光負責抑制在周圍分子. 利用兩道光就可以有效激發更小的螢光發光區域. 另一種技術是利用追蹤分子運動的重心, 只要讓同時發光的分子不多, 就可以利用追蹤重心的方式定出每個發光分子的位置, 這樣準確度比波長小很多. 累積了很多位置資訊就可以推出整體分子的分佈了. 兩種技術目前的都還出現沒多久, 也許過一陣子很多更詳細的分子螢光圖就會陸續在科學期刊上出現, 說著不同分子的故事!


2 則留言:

scimage 提到...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E%A2%E5%85%89
螢光是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當某種常溫物質經某種波長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線或X射線)照射,吸收光能後進入激發態,並且立即退激發併發出出射光(通常波長比入射光的的波長長,在可見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發光現象也隨之立即消失。具有這種性質的出射光就被稱之為螢光。

scimage 提到...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E%A2%E5%85%89%E9%A1%AF%E5%BE%AE%E9%8F%A1
螢光顯微鏡是一用於研究螢光或磷光物質的光學顯微鏡。近年來在生物學研究中,熒光標籤被廣泛地使用來標定生物分子,使螢光顯微鏡變得更加重要。它以水銀燈或氙氣燈為光源,搭配具激發濾片(Excitation Filter),發散濾片(Emition Filter)濾片組的光學儀器。
目前被普遍使用的螢光顯微鏡,是屬於落射螢光顯微鏡(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es,是指激發光的來源和觀察的位置(接目鏡),皆位於樣品的同方。

在生物研究領域,常常會與共聚焦顯微鏡或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合併使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