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動物都會有集團運動的行為, 像是常看到的鴿子飛行或是在水族館可以看到的整群魚一起游泳. 這些複雜的運動似乎把個別的個體連接成一個整體的群體. 以往人們不知道動物是如何達到這樣過程. 目前一個被接受的說法是只要遵守一些簡單的規則, 像是個體運動只跟周圍的鄰近的其他個體有關, 想跟周圍個體保持同方向以及保持大約固定的距離. 這樣一來群體的動態就會自己產生,不需要有特定的指揮規劃. 當然生物有這樣的行為應該有演化上的意義, 現在推測這樣的聚集運動在面對補食者的時候有一些特別的用處, 其中之一就知道什麼時候該逃命-只要看著別人的反應就知道有捕食者來了. 該逃跑的訊息會在整體運動的族群裡經由群體運動規則來傳遞, 而這樣的傳度速度使得各別的個體可以很快的反應逃跑, 即使個體沒有看到補食者. 當然這樣的過程就會產生很特殊波動. 這影片是數隻鯊魚要補食整個魚群的的影片. 影片中可以看到當鯊魚進入魚群之後, 鯊魚的周圍的魚會很快的躲開空出區域, 所有的魚都知道什麼時候該躲開. 這樣的過程也同樣可以在老鷹要補食鳥類的時候被觀察到. 這種另類的群體運動訊息傳遞, 似乎是很多動物都有演化出來的保命方式之一.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鯊魚跟魚群的生存之舞-逃命波! School of Fish
標籤:
人類社會,
物理,
動物行為
Related Posts:
- 不可預測性環境的形成! - 2010-06-28
- 果蠅的酒後亂性! Randy flies reveal how booze affect inhibitions - 2010-06-22
- 社交記憶跟激素! Cuddle Hormone Enhances Memory - 2010-06-18
- 猴子也懂社交 不過看的見才算數! Monkey See, Monkey Give - 2010-05-19
- 嬰兒的正義感! Babies can spot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 2010-05-01
- 年輕人的腦 成熟才愛冒險! The Teenage Brain - 2010-03-17
- 拔槍的科學- 後發制人! Shoot-out science - 2010-03-06
- 人為什麼會迷路? We can't help walking in circles - 2010-01-24
- 巴甫洛夫的狗 conditional reflexes - 2010-01-08
- 會跑會游還會自我消滅的MIT新微型自摺紙機器人! Miniature Origami Robot Self-folds, Walks, Swims, and Degrades - 2015-06-04
- 巨觀自組裝材料的設計! Skylar Tibbits: The emergence of "4D printing" - 2013-04-05
- 太空無重力水膜! Thin Film Physics in Space - 2012-03-1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許多生物,就個體而言,神經元和神經元的互動,就能交織出奧妙的行為,加上個體及個體間的互動,可以交織出更複雜的行為。可是有些社會性生物,如蟻群和蜂群,卻能在完全沒有任何領導的情況下,衍生出非常奧妙靈活的應變力、決策力和危機管理能力!
http://skygene.blogspot.com/2011/01/smart-swarm.html
張貼留言